七月的皖北大地,庄稼翻涌着绿色的波澜,蝉鸣在浓荫里织就夏日的交响,空气里浮动着热烈而蓬勃的生机。阜南县安康苑养老院的活动室里,凉风习习,一群身着阜阳幼儿师专“三下乡”社会实践团T恤的青年学子,正牵着老人们布满褶皱的手,随着《你好!你好!》的轻快旋律跳起手势操。阳光透过纱窗洒下斑驳光影,映照着老人们眼角细密的皱纹里绽放的笑意——那是被岁月打磨过的温柔,更是被青春唤醒的生机。他们用掌心的温度诠释着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为养老院的老人们带来了欢笑与温暖。这温馨的一幕,恰似习近平总书记“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殷殷嘱托的生动注脚。

一、晨光中的政策回响
当学院朱启俊书记与魏琳书记带着满载关怀的慰问品踏入这座温馨院落时,老人们眼中闪烁的光芒与学生们青春的笑脸交相辉映,共同谱写着一曲“老有所乐、少有所为”的民生赞歌。“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关系到全社会的幸福程度。”202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大力发展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运营可持续的普惠养老服务”的要求,此刻正通过这群青年学子的实践,在皖北大地的养老院里落地生根。

护理员赵姐的话语道出了细微处的变化:“孩子们来了之后,老人日均活动时间增加了 1 小时,连食堂的剩菜都少了三成。”这组数据背后,是学生们用真心编织的服务网络 —— 准备套圈游戏时精准测算的距离,击鼓传花时特意放慢的节奏,帮老人打视频电话时细心调试的音量,听老人讲往事时专注前倾的身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 “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这群青年正以 “微实践”的涓滴之力,汇聚成 “大民生” 的壮阔洪流。
二、蛋糕里的代际交融
正午的阳光斜照进活动室,当双层长寿蛋糕被缓缓推入时,掌声与欢呼瞬间填满了整个空间。蛋糕表层用鲜红果酱勾勒的 “福寿康宁”四字遒劲有力,周围点缀的芒果块与黄桃片像一簇簇青春的火焰,映照着老人们幸福的脸庞。实践团成员们和老人们一起围在蛋糕前,闭上眼睛,默默为老人们许下美好的祝福。
92 岁的田爷爷在朱书记的搀扶下,颤抖着将蛋糕刀切入奶油,浑浊的眼眸里突然泛起清亮的泪光:“这辈子没见过这么排场的蛋糕哟。” 这一幕,正是《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中 “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的生动剪影。从蛋糕入口的甜糯,到掌心相贴的温度,学生们用精心设计的仪式感,为老人的晚年生活点亮了老人的晚年生活。

三、夜幕下的青春担当
后厨的白炽灯下,学生们正帮赵姐在洗菜池忙碌。平时习惯了食堂阿姨备好食材的她们,此刻也学着将青菜切成均匀的小段,把土豆削成适合吞咽的薄片。赵姐说,老人的餐食要“软、烂、温”。学生洗菜水流声、赵姐切菜声与大厨在灶台忙活的滋滋声交织成温馨的夜曲。

夜幕渐深,学生们开始协助护工照料行动不便的老人,帮老人铺床、洗漱。最初给张奶奶擦背时还会脸红躲闪,如今已能边帮老人搓洗边听她讲年轻时的农活,笑声从浴室的门缝里溜出来,惊飞了窗台上打盹的麻雀。

晚间总结会的讨论声里,电视里国务院深化养老服务改革的新闻播报成了背景音:“明天教爷爷奶奶用微信发语音”“ 后天办场老歌联唱会 ”“下周带他们做手指操”…… 这些年轻的声音与政策旋律共振,谱写出新时代青春民生的动人乐章。

尾声:温暖的接力
“青年要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这群学子锚定了航向。在安康苑养老院的方寸天地间,“兜底线、保基本、促普惠” 的养老服务要求正化作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帮老人修剪指甲时特意放慢的速度,陪失智老人重复讲述往事时耐心的回应,记录老人用药时间的笔记本上密密的字迹。
实践活动还在继续,朱书记望着墙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的宣传语,轻声感慨:“这些孩子证明,当青春力量注入养老事业,不仅能焐热今日的夕阳,更能照亮明日的中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上,这样的温暖故事正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持续上演,用青春的笔触,绘就着 “老有所养、幼有所为” 的时代长卷。(李冰茹 马安苏 孙诗雨 季雨晴  通讯员:刘磊)